意识驱动认知,认知需要利用逻辑,认知的结果就是信息。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构成了全息信息。信息是通过对现实客观世界事实的主观逻辑认知获得的。
人类已将大量的数据电子化,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 由逻辑认知结果构成的电子世界。借助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的海量存储、简易检索 、快速计算、快捷交换,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大量的被电子化的信息。信息在被电子化后,具有了电子世界的特性,非常便于高效的存储、计算、查询和交换。因此,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开始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人类社会是经过了利用数字、文字、信号等手段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化、纸质数据成为电子数据的数据电子化、电子化的数据具有交互可能的信息化走到现在的。
现实世界中可以被认知的各种信息在被电子化后,形成电子映射映像,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电子世界。在人类的远祖产生意识,开始观察现实世界、形成认知逻辑、并通过认知逻辑认知现实世界,建立了主观认知世界以来,上下数万年,人类终于再次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们开始同时拥有现实的、认知的、虚拟电子的三个世界。这绝不仅仅是数量从二到三的变化。
虚拟电子世界虽然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但是单纯地将真实世界机械地导入虚拟世界仅仅是开始。电子虚拟世界基于硅基系统的特性使其具有了独立于现实和认知之外的无限可能。主观认知的世界是通过思想、声音、书籍、图画、音乐等来承载的、虽然也是虚拟的,但是电子虚拟世界和主观认知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主观认知的世界是在人类意识控制之下的,是人类意识的世界。将来的电子的虚拟世界一定会是是脱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需要人类意识去再次认知的世界。
通过对虚拟电子世界的体验,我们已经开始不断地用自己的认知对比并审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我们通过认知现实世界形成了认知世界,又通过电子化认知世界来反映被认知的现实世界,形成虚拟电子世界。电子化的虚拟世界就好比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人们通过叫做“逻辑认知”的光线,利用这面镜子,从各个角度反射出了现实世界的电子映像。无论映像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这些映像都现实存在的被认知的反映,是现实世界在虚拟电子世界的实际存在,一种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但是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与照镜子不同的是,因为光线是物质的、客观的,所以在照镜子时我们关心的是镜子里的影像,却很少去关心形成影像的光线。但是“逻辑认知”这种光线却是非物质的、主观的,甚至是主观不断变化的。所以通过逻辑认知形成的映像,如果离开了认知本身将会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扭曲或错误的。
虚拟的电子世界必须要同时描述现实世界的物理存在、现实世界的认知存在以及认知存在的认知逻辑。我们也称之为物理存在、逻辑存在和存在逻辑。联系物理存在和逻辑存在的就是逻辑认知。逻辑认知和逻辑存在的逻辑一同构成了存在逻辑。
信息被电子化仅仅是我们认知信息的开始,是一个踏入信息世界的起点。信息化要求我们不仅要把物理存在和逻辑存在的信息电子化,同时也必须把存在逻辑电子化。现实的物理存在是物质的、客观的、相对静止的,是可以比较容易形成定格映像,并且可以通过串联继而形成连续映像的。逻辑存在是通过认知逻辑认知的物理存在。它和物理存在的区别在于,物理存在并不依赖存在逻辑,但是逻辑存在必须与存在逻辑成对的表达才具有逻辑意义。可是存在逻辑是非物质的、主观的、不断变化的,是很难被映像所描述的。怎样能在虚拟电子世界中描述存在逻辑,并尽可能的形成逻辑的连续映像这是逻辑化的第一步。逻辑存在和存在逻辑的数据电子化被称为逻辑电子数据化。
从信息的价值的角度,信息真正的价值是其被再利用的价值。信息的再利用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被再认知的过程。如果认知本身,也就是认知逻辑本身,不能被作为信息描述,那么再认知就会被局限甚至于变成一种不可能。再认知是基于认知之上的。记录了人类的认知,能像人类的认知那样的进步,那么虚拟电子世界就必须具有硅基思维的认知逻辑,包括人机交互的认知逻辑和的自主认知客观世界的认知逻辑。